
首次展出的帶發簪的青銅人頭像。

首次展出的帶發簪的青銅人頭像(背面)。

首次展出的青銅神壇(殘件)原件。

三星堆博物館青銅館序廳的裸眼3D屏幕。
●在約4000平方米的展廳中展示107件(套)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文物,首次展出青銅神壇(殘件)等精品文物
●青銅館共設一廳五展區,通過調整展品的展陳方式,賦予這些青銅文物一些新的表現力
●青銅館恢復開放后,三星堆博物館的普通票價恢復至原價72元,學生票價恢復至原價36元,游園票價不變
青銅縱目面具、青銅神壇(殘件)、青銅獸面、青銅跪坐人像……3月21日,經過系統改造升級的三星堆博物館青銅館恢復開放。根據全新的布展思路,107件(套)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文物在約4000平方米的展廳中以“人神共舞——神秘的青銅王國”為主題,與觀眾見面。升級后的青銅館全面系統地展示三星堆陣勢雄渾、威赫森嚴的青銅文物,反映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三星堆博物館,實地探訪改造升級后的三星堆博物館青銅館。走進青銅館序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陷入地面的裸眼3D屏幕,透過生動的影像技術,向參觀者呈現出世界各地青銅文明的發展歷程,也從更廣闊的視野為參觀者理解三星堆青銅器提供思路。
“青銅館的改造其實是一個提升,既是內容的提升,也是展覽形式設計和展覽品質的一個提升!比嵌巡┪镳^副館長朱亞蓉告訴記者,經過重新布展,青銅館共設一廳五展區,一廳即序廳,五展區分別為第一展區“肅肅神宮”、第二展區“眾神之國”、第三展區“奇絕秘寶”、第四展區“心路歷程”和第五展區“千古之謎”!叭嵌1號、2號坑出土的最精彩的文物就是青銅器。本次改造,我們試圖通過調整展品的展陳方式,賦予這些青銅文物一些新的表現力。比如‘肅肅神宮’就嘗試通過一些祭祀人物、祭品等重現當時的祭祀場景,這對大家理解三星堆出土的一些青銅器會很有幫助!
在“肅肅神宮”展區,首次展出的青銅神壇(殘件)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朱亞蓉介紹,青銅館改造前,展出的是通過研究性復原的青銅神壇仿制品,“這次我們把青銅神壇的原件拿出來展出,雖然它的殘損程度很嚴重,但是通過原件,參觀者能夠了解到相關文物的組合關系以及復原依據。在殘件展出的同時,我們又輔以多媒體手段,解讀神壇的構造和內涵,讓大家看到研究性復原后的神壇是什么樣子!
除了青銅神壇(殘件),本次青銅館恢復開放后,帶有發簪的青銅人頭像等也首次在博物館內與參觀者見面,“以前展出的一些圓頂青銅人頭像上有發簪孔,但是參觀者不知道它們的發簪是什么樣子,本次新展出的一件帶發簪的青銅人頭像,為參觀者理解三星堆青銅人頭像的發簪樣式和用法提供了一個具體參照!
除了新增展品,青銅館在改造升級中也調整了舊有文物的呈現方式。對到過改造前的三星堆博物館青銅館的參觀者來講,一長排各式各樣的青銅人頭像都是難忘的記憶。在本次改造中,這些青銅人頭像被改為陣列式排布,“通過一個中心,青銅人頭像呈左右兩排陣列式延展,提升了文物的震撼力和表現力,也讓參觀者能直觀感受到‘眾神之國’的豐富內涵!
作為三星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青銅縱目面具此前被放置在一個約60厘米高的展臺上。本次改造后,放置青銅縱目面具的展臺被升高到1米,參觀者參觀時的視角由俯視變為仰視,配合面具后方的星空圖案背景,形成一種“我們仰望古蜀先民,古蜀先民仰望星空”的空間感受。
據悉,青銅館恢復開放后,三星堆博物館的普通票價恢復至原價72元,學生票價恢復至原價36元,游園票價不變。
延伸閱讀
透過關鍵詞讀懂青銅館之“變”
關鍵詞一:打破空間
拆除原有彎折曲回的展墻分割,張弛有度地劃分各部分空間,實現通暢大氣的觀展場域。
關鍵詞二:營造氛圍
立體空間主色調與綜合館相呼應,使用穩重的灰藍色調,凸顯三星堆文明的神秘凝重感。展廳大量使用文物線圖等元素,突出異彩紛呈、神秘夢幻的觀展體驗。
關鍵詞三:提升設施設備
柜體、燈光、展臺、展具的設計感和品質均有提升,定制化設計和精工細作打造世界級的展示水平。
關鍵詞四:重組重點展品
打造古蜀神圣祭祀空間,將獨具特色的神壇、神殿、各種人像與尊、罍等禮器組合重構,勾勒出古蜀先民的信仰生活圖景。
關鍵詞五:展示手段多元化
運用高度沉浸虛擬現實技術,營構先秦時期成都平原的自然生態環境意象。結合多媒體技術,對青銅文明之光、青銅神壇、三星堆秘境等內容作動態化展示,對展陳內容進行補充。
關鍵詞六:雙展線并行
情境式展線與游牧式展線相結合。展廳一樓“肅肅神宮”“眾神之國”作線性敘事,再現古蜀神圣威嚴的祭祀場景;二樓“奇絕秘寶”作滿天星斗式錯落布局,無固定展線,實現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科普化與藝術化。(丁朋娜 記者 成博 文/圖) |